年逾六旬的老伊,在4年前的一次常規體檢中,發現左肺上葉長了一個微小結節,當時并未在意。今年5月,CT增強掃描發現,這個微小結節已長大到花生米大小,病理活檢證實為“浸潤性原位腺癌”,醫生建議立即手術。術前,老伊按醫囑積極練習吹氣球、進行腹式呼吸等針對性訓練,在肺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強后,接受了“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”,術后3天,老伊順利出院。
作為老伊的主刀醫師,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、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徐世東教授提醒,肺癌發病早期通常癥狀不明顯,十分隱匿。要想做到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干預,需要接受定期體檢,尤其是有吸煙者或家族史的高危人群,還應考慮定期接受腫瘤標記物監測,并接受增強CT篩查,盡早發現肺癌的“蛛絲馬跡”;一般人群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和科學認知水平,了解和掌握肺癌的風險因素、臨床癥狀、早期篩查方式及預防措施,為自身健康筑起一道“防火墻”。
吸煙、慢阻肺等人群是肺癌高危人群
肺癌是起源于氣管、支氣管、細支氣管及肺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。從組織分型看,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兩種,前者通常占據了肺癌病例的大多數,包括腺癌、鱗癌和大細胞癌;后者相對較罕見,但通常具有更快的生長速度和更高的侵襲性,也就是說惡性程度最高。徐世東說:“小細胞肺癌侵襲性強,癌細胞繁殖速度快,可早期隨血運通道轉移到腦、肝、肺、骨骼等重要臟器,而且,盡管小細胞肺癌對放化療較敏感,但特別容易耐藥,治療后短時間內極易使癌細胞‘死灰復燃’,造成更廣泛的擴散。”
他介紹,肺癌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幾大類。首先是吸煙,煙草中的焦油、一氧化碳、尼古丁、苯并芘等數十種致癌物,可對呼吸道帶來嚴重損害,增加患肺癌的概率;二是自身雖不吸煙,但長期置身于煙草煙霧中;三是因特殊的工作性質,長期暴露于石棉、放射線、化學品等致癌物職業環境;四是家族中有肺癌患者,其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、兄弟姐妹等一級親屬,也可能患??;五是慢阻肺、肺纖維化等慢性肺病人群,容易演變為肺癌易感人群。另外,空氣污染、離子輻射、基因突變等誘因,以及年齡在60歲以上者,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。
出現持續性咳嗽咳血等,應盡早就醫
徐世東提醒,如果出現持續咳嗽、咳痰、咳血、呼吸困難、聲音嘶啞等呼吸道癥狀,或者出現明顯的體重下降,以及不明原因的持續性胸部疼痛,應及早到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診。
徐世東說,即使不幸被確診為肺癌,也千萬不要灰心喪氣、聽之任之、讓消極心理和恐懼情緒占上風。徐世東介紹,現階段,對抗肺癌的手段很多,主要包括外科手術、化療放療、靶向用藥、免疫療法等。僅外科手術術式,就有開胸手術、胸腔鏡手術、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等,每種手術方法都有其優勢和特點。至于在術中選擇局部切除術還是全肺切除術或重建術,則取決于病人的具體情況,包括腫瘤的位置、大小和類型,及其患者的整體健康條件。“有了先進醫療技術的加持,加上患者保有樂觀向上的心態,以及親友團的關心呵護,手術成功就有了三重保障。”
預防肺癌,遠離高危因素
“預防肺癌,更重要的是做好預防,遠離那些導致肺癌的高危因素。”徐世東說。他還給出了以下建議——
一是要主動戒煙和避免被動吸煙。吸煙人士可尋求專業結構給予戒煙支持,或在醫務人員指導下,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或服用戒煙輔助藥物,逐漸脫離煙癮。
二是適度飲酒。酗酒與肺癌風險呈正相關。如若飲酒,需限制酒精的攝入量。
三是健康飲食。均衡而健康的膳食應富含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和蛋白質,有助提高免疫力,同時要避免高脂肪、高糖和加工食品。
四是控制體重。肥胖與一些癌癥,如肺癌、胃癌、腸癌等關系密切,保持理想的體重是對抗癌癥的最佳資本。
五是減少過度暴露。長期暴露于有毒、有害的高風險環境中,需要采取適當的安全防護措施。
六是保持良好睡眠。熬夜和不規律的睡眠習慣可損害免疫系統功能,為癌癥的萌芽埋下“伏筆”。
七是學會應對壓力。長期置身于緊張、焦慮、高壓力的氛圍中,患癌的幾率自然會上升。不妨通過聽音樂、運動、冥想、練瑜伽和深呼吸等方式來減輕壓力。